|
|

展望未来,杜莹芬建议,要立足底线思维,防范全球通胀“倒灌”,包括完善能源保供方案、做好能源核心需求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从需求侧避免经济陷入“滞胀”等。同时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稳定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化纤行业的新赛道在哪里?
“二十大报告当中多次讲到了新赛道,实际上新赛道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它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全新的增长机会,有新场景、新物种、新赛道,是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路径。它是自下而上的,也是动态的。如民生赛道、数字赛道、科技赛道、产业赛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在作主旨报告——纤维新材料 赋能新赛道时给出了她的思考,并基于其团队研究介绍了在线跟踪材料结构(链、凝聚态、杂化结构)的演变,提出未来可通过搭建可视化表征平台,加速应用进程,助力我国纤维产业升级;通过对石墨烯纤维、多孔石墨烯纤维及其超级电容器、高容量石墨烯/聚苯胺杂化纤维、碳纳米管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展示了纤维材料在能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纤维科学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前沿,而纤维技术也成为影响和引导现代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材料显示出作为智能和高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朱美芳指出,纤维产业已经进入新赛道,原料、聚合、加工、成形过程被赋予科技、环保、智能新概念,以智能化、超性能、绿色为特征,可对传统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变革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将是研究方向。
以碳纤维为例,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大幅上升,国内碳纤维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提升。未来,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碳纤维通常与树脂等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既可以制备结构材料,又可以制备功能材料或结构与功能兼备的材料。碳纤维预制体也称为碳纤维织物,是以碳纤维为原材料,通过机织、编织、缝合、针刺等方式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外形的复合材料增强体,是复合材料的“关键增强基材”。预制体的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是先进复合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
会上,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云良介绍了碳纤维预制体的制备及应用。碳纤维预制体按结构可分为平面织物预制体和立体织物预制体两大类。其中,立体织物预制体可分为2.5D机织、三维编织、缝合、穿刺、针刺等,而针刺碳纤维预制体应用非常广泛。与3D编织预制体相比,针刺预制体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易致密成型、面内和层间强度高等优点,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其应用领域包括飞机碳刹车盘,单晶热工装备热场材料如发热体、隔热屏、坩埚,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等。比如,针刺预制体已大批量配套应用于国产全系列型号飞机,包括C919及ARJ-21。
1
2
3
4
5
6
7
8
9
10
|